根据【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进生产方式。其生命周期涵盖从产品原型研发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既是未来趋势所在,也是提升效率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提出了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计划,例如德国工业革命4.0、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等等,中国自2015年起便发布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10余项重要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之下,诸多传统制造企业亦纷纷谋求向智能制造转型且成绩显著。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行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20%左右。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2022年1-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及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分别达12.54万台和18.2万台,分别同比下降1.4%和5.2%。2022年3-4月,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分别为4.43万台、3.25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6.6%、8.4%。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放缓,从50%以上一路下降到15%左右,4月单月更是同比下滑。这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疫情冲击导致的制造业固定投资下降密不可分。
但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疫情冲击也有望消退,我国经济在下半年迎来反弹,工业机器人和机床产量数据有望重回正增长。复工相关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企业在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反弹中表现亮眼,难能可贵的是大量智能制造企业可以Q2兑现业绩。
短期看,复工复产是对下游的最大催化。5月27日。深圳发布促工业经济增速提质“30条”。上海市自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取消复工复产白名单。上海发布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50条”新政保企业、保就业、促消费、稳经济。北京疫情得到控制,6月2日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预期制造业将加速恢复,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拉动。
长期看,外部环境促进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后,生产的中断、供应链的中断、上游成本的提升,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部分企业因此一蹶不振,有的企业抓住机会加速超车,甚至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根据IDC数据,相对疫情前后,企业的主要困难在“内部成本增加”、“竞争加剧”都有明显的提升,各个企业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自上而下看,智能制造是长期的必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远超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但总量庞大的现状下,国内制造业产品仍主要局限于中低端。智能制造意味着数据、互联等新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是制造业和科技的长期必然趋势。
值此行业发展趋势,上股交金服特举办【投界汇】第七十六期工业机器人专场路演活动,邀请2家优秀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路演展示,也协助投资机构赛道掘金。
公司成立于2015年,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是一家以控制+机器学习研究为核心,机器视觉等多传感为辅,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化且落地实际应用的硬科技企业。公司的产品曾受到过李克强总理的考察调研。公司针对目前大工业喷涂中,对超长、超重及不规则工件的喷涂难点、人工喷涂的效率低、质量低、安全隐患多、人力成本高等市场痛点问题,提供了国产替代的完全互联互通,可实时持续处理数据,降本增效,提高作业质量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 项目亮点 1、技术属性:自主研发的机器人AI控制底层算法和工艺数据AI学习模型,支持多传感器信息处理。在公司驱动控制开源平台进行应用开发而产生专利技术可以按1∶10的倍数裂变放大; 2、应用领域:以国产替代的模式解决智能制造落地应用的最后1公里问题。以高效节能、模块化、智慧化的方式解决了当前机器人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等问题,真正达到降本增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 3、产品优势:公司产品应用在场景有替代人工进行工厂生产等工作领域,公司XM系列机械臂机构紧凑、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能绕过一定障碍物、关节密封防尘比较容易,目前可普遍应用于各行业弧焊、点焊、搬运、装配、码垛、包装还有喷涂等作业场合。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自感知免编程智能柔性机器人系统。针对目前的传统部署效率低,在线示教和离线编程的缺陷,公司利用自感知、免编程的方案使得整体部署流程提速20倍,成本降低20倍,同步降低机器人部署对人员的要求,提升工厂主的成本控制能力,融合多传感器,结合AI让机器人更简单、更易用。 项目亮点
2、产品优势:公司的柔性机器人系统大幅提高了部署效率、产品良率、磨料使用率,在工业机器人的示教、打磨过程中体现了卓越的性能,面对亟待爆发的蓝海市场具有先发优势;
3、团队背景: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及大型事业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行业经验,公司的创始人发表机器人领域的SCI论文10余篇,并拥有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曾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多个国家重点项目。
文章作者:蒋泽裕
根据【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进生产方式。其生命周期涵盖从产品原型研发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既是未来趋势所在,也是提升效率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提出了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计划,例如德国工业革命4.0、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等等,中国自2015年起便发布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10余项重要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之下,诸多传统制造企业亦纷纷谋求向智能制造转型且成绩显著。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行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20%左右。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存在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2022年1-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及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分别达12.54万台和18.2万台,分别同比下降1.4%和5.2%。2022年3-4月,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分别为4.43万台、3.25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6.6%、8.4%。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放缓,从50%以上一路下降到15%左右,4月单月更是同比下滑。这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疫情冲击导致的制造业固定投资下降密不可分。
但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疫情冲击也有望消退,我国经济在下半年迎来反弹,工业机器人和机床产量数据有望重回正增长。复工相关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企业在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反弹中表现亮眼,难能可贵的是大量智能制造企业可以Q2兑现业绩。
短期看,复工复产是对下游的最大催化。5月27日。深圳发布促工业经济增速提质“30条”。上海市自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取消复工复产白名单。上海发布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50条”新政保企业、保就业、促消费、稳经济。北京疫情得到控制,6月2日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预期制造业将加速恢复,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拉动。
长期看,外部环境促进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后,生产的中断、供应链的中断、上游成本的提升,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部分企业因此一蹶不振,有的企业抓住机会加速超车,甚至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根据IDC数据,相对疫情前后,企业的主要困难在“内部成本增加”、“竞争加剧”都有明显的提升,各个企业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自上而下看,智能制造是长期的必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远超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但总量庞大的现状下,国内制造业产品仍主要局限于中低端。智能制造意味着数据、互联等新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是制造业和科技的长期必然趋势。
值此行业发展趋势,上股交金服特举办【投界汇】第七十六期工业机器人专场路演活动,邀请2家优秀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路演展示,也协助投资机构赛道掘金。
公司成立于2015年,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是一家以控制+机器学习研究为核心,机器视觉等多传感为辅,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化且落地实际应用的硬科技企业。公司的产品曾受到过李克强总理的考察调研。公司针对目前大工业喷涂中,对超长、超重及不规则工件的喷涂难点、人工喷涂的效率低、质量低、安全隐患多、人力成本高等市场痛点问题,提供了国产替代的完全互联互通,可实时持续处理数据,降本增效,提高作业质量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 项目亮点 1、技术属性:自主研发的机器人AI控制底层算法和工艺数据AI学习模型,支持多传感器信息处理。在公司驱动控制开源平台进行应用开发而产生专利技术可以按1∶10的倍数裂变放大; 2、应用领域:以国产替代的模式解决智能制造落地应用的最后1公里问题。以高效节能、模块化、智慧化的方式解决了当前机器人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等问题,真正达到降本增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 3、产品优势:公司产品应用在场景有替代人工进行工厂生产等工作领域,公司XM系列机械臂机构紧凑、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能绕过一定障碍物、关节密封防尘比较容易,目前可普遍应用于各行业弧焊、点焊、搬运、装配、码垛、包装还有喷涂等作业场合。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自感知免编程智能柔性机器人系统。针对目前的传统部署效率低,在线示教和离线编程的缺陷,公司利用自感知、免编程的方案使得整体部署流程提速20倍,成本降低20倍,同步降低机器人部署对人员的要求,提升工厂主的成本控制能力,融合多传感器,结合AI让机器人更简单、更易用。 项目亮点
2、产品优势:公司的柔性机器人系统大幅提高了部署效率、产品良率、磨料使用率,在工业机器人的示教、打磨过程中体现了卓越的性能,面对亟待爆发的蓝海市场具有先发优势;
3、团队背景: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及大型事业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行业经验,公司的创始人发表机器人领域的SCI论文10余篇,并拥有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曾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多个国家重点项目。
文章作者:蒋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