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业 发 展 背 景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项目一
西安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21 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新型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销售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正构筑一种新的储氢、用氢全产业链,引领国内外该技术领域的发展。
投资亮点
1、 【核心技术】掌握业内领先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成功解决了高活性轻金属的高储氢密度、宽工况非催化可控释氢、高空气安全存储三者相互制约的矛盾。具有高安全性、高储氢密度、高释氢密度、宽工况释氢、可长期存储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
2、【团队优势】以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科学家为研发核心,以专业工程师为实施基础,形成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团队。团队成员4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87%,覆盖冶金、化工、粉体、电源、结构、热设计、实验等各技术专业。
3、【市场前景】在氢气储运、电力能源、移动应用等领域均在布局应用,随着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业内将有很好的先发优势带来的市场红利。
机构点评及问答环节
Q:公司目前产业化进程情况?
A:1、储氢材料产线:已建成循环中试线,达到日产百公斤级复合储氢材料能力。
2、示范工程策划:针对绿氢、灰氢的储运和应用,①正在与几家央企及上市公司深入洽谈固态储氢示范;②与某央企洽谈固态储氢材料加氢站吨级加氢示范;③与某电网公司策划固态储氢材料MW级并网发电示范。
3、工程中心谋划:针对我们技术特长,谋划建设“陕西省氢气大规模固态储运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进入审批阶段。
Q:如何实现氢气的线性释放?
A:通过控制水的量来控制氢气的释放。这种机制是通过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和层间结构来实现的,可以通过控制水的量来调节反应速度。此外,这种机制还可以通过控制金属氢化物的反应条件来实现。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反应,且成本较低。
项目二
江苏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 2021 年,市场定位于新能源、大交通领域的工业复合材料。产品定位于光伏、半导体、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是一家碳/碳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投资亮点
1、 【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突出的工艺设计能力、研发分析能力、表征检测能力。关键装备自研,通过智能装备开发、工艺流程优化,达到高效降耗降本的效果。
2、【团队优势】核心团队在碳复合材料开发、工艺参数研究、企业运营、资本市场均有长年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具备高度执行落地能力。
3、 【市场优势】与日本东丽、东邦、韩国晓星等长期战略合作。核心团队与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等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合作近10年。在光伏热场、碳陶制动材料、汽车制动市场等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占有率预期。
机构点评及问答环节
Q: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有哪些?
A:公司以生产预制体为主,下游客户进行再加工,目前合作的下游客户包括做成机工艺的京博股份等行业内大型企业。
Q:公司是否考虑半导体方面的生产?
A:目前所做的产品和半导体市场都是拉硅片的工艺,只不过纯度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后面如果进入半导体行业,还需要对纯化做进一步突破。
本次投界汇路演多家投资机构在线参与,零度资本、浦东科创、国电投产业基金、澄凯基金、国投创益、平川控股、支点投资、猎鹰资本、傲洋资本、中肃资本、山东产研院等知名机构参与此次路演,并对路演项目发表精彩点评。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充分交流后圆满结束,后续上股交金服将持续安排企业投资机构高效对接深入交流。
行 业 发 展 背 景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项目一
西安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21 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新型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销售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正构筑一种新的储氢、用氢全产业链,引领国内外该技术领域的发展。
投资亮点
1、 【核心技术】掌握业内领先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成功解决了高活性轻金属的高储氢密度、宽工况非催化可控释氢、高空气安全存储三者相互制约的矛盾。具有高安全性、高储氢密度、高释氢密度、宽工况释氢、可长期存储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
2、【团队优势】以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科学家为研发核心,以专业工程师为实施基础,形成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团队。团队成员4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87%,覆盖冶金、化工、粉体、电源、结构、热设计、实验等各技术专业。
3、【市场前景】在氢气储运、电力能源、移动应用等领域均在布局应用,随着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业内将有很好的先发优势带来的市场红利。
机构点评及问答环节
Q:公司目前产业化进程情况?
A:1、储氢材料产线:已建成循环中试线,达到日产百公斤级复合储氢材料能力。
2、示范工程策划:针对绿氢、灰氢的储运和应用,①正在与几家央企及上市公司深入洽谈固态储氢示范;②与某央企洽谈固态储氢材料加氢站吨级加氢示范;③与某电网公司策划固态储氢材料MW级并网发电示范。
3、工程中心谋划:针对我们技术特长,谋划建设“陕西省氢气大规模固态储运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进入审批阶段。
Q:如何实现氢气的线性释放?
A:通过控制水的量来控制氢气的释放。这种机制是通过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和层间结构来实现的,可以通过控制水的量来调节反应速度。此外,这种机制还可以通过控制金属氢化物的反应条件来实现。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反应,且成本较低。
项目二
江苏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 2021 年,市场定位于新能源、大交通领域的工业复合材料。产品定位于光伏、半导体、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是一家碳/碳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投资亮点
1、 【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突出的工艺设计能力、研发分析能力、表征检测能力。关键装备自研,通过智能装备开发、工艺流程优化,达到高效降耗降本的效果。
2、【团队优势】核心团队在碳复合材料开发、工艺参数研究、企业运营、资本市场均有长年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具备高度执行落地能力。
3、 【市场优势】与日本东丽、东邦、韩国晓星等长期战略合作。核心团队与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等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合作近10年。在光伏热场、碳陶制动材料、汽车制动市场等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占有率预期。
机构点评及问答环节
Q: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有哪些?
A:公司以生产预制体为主,下游客户进行再加工,目前合作的下游客户包括做成机工艺的京博股份等行业内大型企业。
Q:公司是否考虑半导体方面的生产?
A:目前所做的产品和半导体市场都是拉硅片的工艺,只不过纯度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后面如果进入半导体行业,还需要对纯化做进一步突破。
本次投界汇路演多家投资机构在线参与,零度资本、浦东科创、国电投产业基金、澄凯基金、国投创益、平川控股、支点投资、猎鹰资本、傲洋资本、中肃资本、山东产研院等知名机构参与此次路演,并对路演项目发表精彩点评。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充分交流后圆满结束,后续上股交金服将持续安排企业投资机构高效对接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