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01
小券商投行还值不值得去?
这个问题,其实没啥意义。
类似知乎里经常又问,去不了三中一华,去国君招商海通有前途吗?
这个好比考研,上不了清北复交,请问去读浙大武大中大有前途吗?
挺搞笑的是真的。
如果你只能考上211,先进入了211这个平台,你才有继续和其他985211学校PK的机会。
大部分情况下,你有选择的话,才有对比的意义。
如果你没有对比的其他offer,其实你对比的就是空气,那肯定值得去。
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当下的环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平台的选择,还是值得去的。
入行了,你才能自称是“投行人”。
这个行当,就算再“褪去光环”,依旧是一个高成长,高激励的行业。
你看现在无论是多小的券商,去各个985院校开宣讲,人都是满的。
但凡是核心岗位的招聘,收到的投递的简历都是数千甚至上万封简历。
02
小券商投行部有多苦
小券商投行苦表现如下环节;(每一个都苦):
(1)项目少且质量不好 > (2)风控合规规闲,而且问题多> (3)项目人员活多效率低> (4)项目经验少、承揽能力差。> (5)项目少收费低 >(6)薪酬待遇差 >(7)负面情绪多,时刻准备离职。
2、小券商投行苦具体体现
我们把在小券商比做生活在穷人家庭,项目资源有限,且难以高薪养活投行部的人,那势必得有贫富差距呢,有项目的人,当然是少数的幸运儿,也能拿到不错的薪酬,但是大部分没有项目或者项目很烂,或者根本上不了市,那怎么办呢?就在烂项目上磨洋工。消耗青春,苦!
或者你自己厉害,要去外面承揽项目,到处跑,见了公司老板,拿出精心准备的PPT,然后客户去查了一个券商业务排名,中下游,就开始质疑公司的水平。基本很难拉到项目,这个时候才深刻体验到平台的重要性。
小券商投行人员经常被质疑,被客户质疑、被风险和合规质疑,然后就变得谨小慎微,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但这个时候领导会出来鼓励你,好好干,干完就有钱拿。实现投行百万年薪梦。
问题的根源,小券商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被头部券商选拔过一遍,别人兴趣不大,留下来的,就像让一个读职业高中的去考985、211一样,这个过程特别痛苦,项目成功了还好,没成功是常态,你的努力很可能打水漂。我做好几个项目最后都没有报到会里。在小券商,习惯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这样也是与自己和解。
3、小券商现状没有可能改变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
像前几年民生投行排名属于中游,这几年也是发力,进入投行TOP10的券商。那得益于公司换帅,董事长之前是创业板部主任,是懂行业、懂技术,而且还能调动资源的人。一般人很难做到。做白日梦的时候也在想,在小券商呆着,万一有一天公司突然打鸡血,项目哗啦啦的过来,岂不美哉!
4、小券商投行的好处及应对方案。
小券商苦说的太多了,说点积极的,理性分析一下小券商的好处,
1、总体来说小券商的基本工资薪酬不低,一般都1w以上,高一点的2-3W左右,比90%以上的财务工资高了,奖金虽然不高,但多多少少有点,有时候项目有预收款,也会发的。总体来说,达到20-40W属于中位数。当然工作经验不多的也有20W以下的,如果一直没超过20W,那可以果断离职。
2、小券商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不像大券商,只有一个忙的选项,刚才说过,小券商项目一般不好,领导给打鸡血是必然的,这个时候你自己做出判断,如果项目差,就少花一些精力,到后果大概率被合规卡住,或者公司自身经营不改善放弃申报。项目上能不去就不去。
03
平台和团队哪个更重要?
当然,说句废话,平台和团队都非常的重要。
现在如果回答这个问题,和过去会非常不一样。
在以前的时候,对于投行业务,大部人其实会说其实团队更加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即使你进入了投行工作,如果你要拿奖金,你要去必须得有项目出来,你能拿到大的bonus的话,基本上主要是看团队。
而那个时候任何一个平台里面都有好的团队和不好的团队。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投行业务,并没有现在那么卷。
还是以投行为例,其实债券可能没有投行股权卷的这么夸张,但都很卷。
在以前为什么是可以没有那么卷呢,在我入行的年代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百花齐放,只要你去做投行的你有可能都很牛。
在当时也远没有三中一华的叫法,虽然中金中信这种大券商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你在里面做的很好的团队,都会想要出来自己去小平台去变现。
虽然可能基础薪酬比不上大券商,他的激励非常高,那个时候有可能你做几个项目出来,甚至都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那会儿,越是大的平台,包括中金中信都是大锅饭的一个形式,也就是所有人的收入和奖金主要还是按资历来,同职级的差距会不会很大。
所以呢,当时是在投行的人,混出来,有一定能力,我都会想去小券商去能更好地变现。
就像以前教育行业内,你只要是名师,那你一定会打你个人的IP出来去创业,因为我只要收购足够多的学生,我的收入可以立马远远超过我在大平台当一个讲师的待遇。
但是后来呢,整个行业从什么时候分化呢,我觉得15-16还是之后,把整个头部的趋势在加重。
有具体很多的原因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监管的原因。
为什么说股权业务会比债券更卷,因为大家对于股这边的收费是不特别敏感的,比如说当我的这个项目,能不能上市是关乎我的身家性命,我是不在乎是花4000万、5000万甚至1个亿,我更在乎的是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一旦只要上市之后我身价就是大几十亿,所以我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倾向于找最好的券商。
甚至我会盲目地迷信,比如说中字头的券商,像中金中信、建投他们这个券商背景很硬,他们领导有行政级别,监管沟通能力更强。
那如果我这个项目真的出现一定问题,那么他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去沟通,把我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呢?那么大家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的就开始去迷信大品牌。
那为什么团队和平台现在这个时候,更多不是对立的?
大部分时候,大家应该优先选平台。
这样的情况下,小就是整个行业头部趋势加剧情况下,那么小平台做项目会越来越难。
原先在小平台的团队也很难受,虽然我们牛逼能拉业务,但只能靠团队能力终归是有限的,你的平台给你的支持很小的,品牌这玩意,要打造起来就难了。
所以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小券商的投行的好团队,开始回流到大平台,我先不是求变现我的资源,我主要是想过的容易一些,能够存活下去。
去大平台,就算拿不到惊天的奖金,但最起码我做项目不用那么心累。
所以现在至少在投行的领域,尤其是股权的领域,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个问题。大部分好的团队,陆陆续续都会去大平台,大平台里的好团队占比就是更高。
偶尔这个问题是存在,如果平台差异不是特别大,比如说你是箭头里面很差的团队跟你招商国君里面最好的团队,那我觉得还是可以倾向于国君招商里面的好的团队。
毕竟本身品牌差异不是那么大,我也有认识一些校友和师弟,在相对弱一丁点的平台最好的团队,他拿到的奖金和收入,包括出项目地情况是不弱于三中一华,升职级也很快。
但是,比如说到了这个你是箭头跟申万跟光大去比,就算是最好的团队,那我觉得大概率你选箭头会会更大概率会好一些。
04
有没有在小平台做的好的?
当然有很多。
但这个相对会比较需要运气,比如说你去这个团队很不错,至少你从收入上是不差的。
还是拿2020年为例,不管在多小的券商,20年基本上都去更大的平台了,没有跳槽的人反而是原单位做的特别好的人。
基本上年年出项目,光是为了奖金,他们都没有选择跳槽。
因为而整个2020年挖的人是谁呢,就是3-5年的人为主。这种人呢,基本上在团队里面相对可以独当一面,大平台很缺这样的人,因为一个项目至少就需要一个项目负责人,所以他很多很多项目需要这种人,所以三到五年的人他因为可能去三中一华待遇可以翻倍。
但是真正等团队长级别的左臂左右的人可能工作8-10年左右的人是很少跳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小的平台,如果能出项目,他拿到奖拿到过巨额奖金,然后如果上他去大平台的话,一方面不一定有在原先平台拿得多,
第二的话还可能会被卡职级。就像去年,很多人都觉得去中信的性价比很低,因为他项目你做多做少(累是累多了),都还是那样的奖金。
反正就是简单讲讲就是小平台可能也有一些人是做的不错的,然后性价比也很高,日子过得舒服,但是在同样一个选择的时候,在投行领域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优先选择大平台。
06
给大家的建议
像每天大量的同学,言必提三中一华,似乎进不去,其他平台都不值得考虑。实际上,客观讲,你们大部分人的背景和经历,都进不去。
很多人,也就每天看着新闻里的奖金,浮躁而不知努力。
无论什么学历背景,从行业第一的平台,和倒数第一的平台,都要认真申请。清北刚开始秋招,也是一家一家的申请。
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同时感激每一个给你机会面试的机会,也能理解有些机构的招聘要求比较高。我会在我能够拿到的平台选择相对更好的。不会去问xx机构值不值得去。核心岗位,能入行,都值得去。
大家抱有的决心,就是无论一定入行,入行了,你就是圈内人,否则你什么都不是。
像前面也讲了,所有的机构社招,都是往下一平台去招人。现在这年头,头部趋势下,最后中小平台会成为大平台的“培养基地”。
你真的只要已经入行了,实际上你已经一只脚在大平台了。中小平台没办法挖到太成熟太优秀的人,所以才会不断地招人通过培训的方式自己培养人才。
所以如果你进不去,那我觉得你从小平台做起是唯一的办法。而且很多人像我以前就是很多同事,他可能小平台项目经历特别好,最后跳去三中一华之后,他的职级其实也没掉多少,其实跟直接在头部做的人没有什么很大区别。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文章编辑:小黄豆
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01
小券商投行还值不值得去?
这个问题,其实没啥意义。
类似知乎里经常又问,去不了三中一华,去国君招商海通有前途吗?
这个好比考研,上不了清北复交,请问去读浙大武大中大有前途吗?
挺搞笑的是真的。
如果你只能考上211,先进入了211这个平台,你才有继续和其他985211学校PK的机会。
大部分情况下,你有选择的话,才有对比的意义。
如果你没有对比的其他offer,其实你对比的就是空气,那肯定值得去。
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当下的环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平台的选择,还是值得去的。
入行了,你才能自称是“投行人”。
这个行当,就算再“褪去光环”,依旧是一个高成长,高激励的行业。
你看现在无论是多小的券商,去各个985院校开宣讲,人都是满的。
但凡是核心岗位的招聘,收到的投递的简历都是数千甚至上万封简历。
02
小券商投行部有多苦
小券商投行苦表现如下环节;(每一个都苦):
(1)项目少且质量不好 > (2)风控合规规闲,而且问题多> (3)项目人员活多效率低> (4)项目经验少、承揽能力差。> (5)项目少收费低 >(6)薪酬待遇差 >(7)负面情绪多,时刻准备离职。
2、小券商投行苦具体体现
我们把在小券商比做生活在穷人家庭,项目资源有限,且难以高薪养活投行部的人,那势必得有贫富差距呢,有项目的人,当然是少数的幸运儿,也能拿到不错的薪酬,但是大部分没有项目或者项目很烂,或者根本上不了市,那怎么办呢?就在烂项目上磨洋工。消耗青春,苦!
或者你自己厉害,要去外面承揽项目,到处跑,见了公司老板,拿出精心准备的PPT,然后客户去查了一个券商业务排名,中下游,就开始质疑公司的水平。基本很难拉到项目,这个时候才深刻体验到平台的重要性。
小券商投行人员经常被质疑,被客户质疑、被风险和合规质疑,然后就变得谨小慎微,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但这个时候领导会出来鼓励你,好好干,干完就有钱拿。实现投行百万年薪梦。
问题的根源,小券商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被头部券商选拔过一遍,别人兴趣不大,留下来的,就像让一个读职业高中的去考985、211一样,这个过程特别痛苦,项目成功了还好,没成功是常态,你的努力很可能打水漂。我做好几个项目最后都没有报到会里。在小券商,习惯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这样也是与自己和解。
3、小券商现状没有可能改变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
像前几年民生投行排名属于中游,这几年也是发力,进入投行TOP10的券商。那得益于公司换帅,董事长之前是创业板部主任,是懂行业、懂技术,而且还能调动资源的人。一般人很难做到。做白日梦的时候也在想,在小券商呆着,万一有一天公司突然打鸡血,项目哗啦啦的过来,岂不美哉!
4、小券商投行的好处及应对方案。
小券商苦说的太多了,说点积极的,理性分析一下小券商的好处,
1、总体来说小券商的基本工资薪酬不低,一般都1w以上,高一点的2-3W左右,比90%以上的财务工资高了,奖金虽然不高,但多多少少有点,有时候项目有预收款,也会发的。总体来说,达到20-40W属于中位数。当然工作经验不多的也有20W以下的,如果一直没超过20W,那可以果断离职。
2、小券商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不像大券商,只有一个忙的选项,刚才说过,小券商项目一般不好,领导给打鸡血是必然的,这个时候你自己做出判断,如果项目差,就少花一些精力,到后果大概率被合规卡住,或者公司自身经营不改善放弃申报。项目上能不去就不去。
03
平台和团队哪个更重要?
当然,说句废话,平台和团队都非常的重要。
现在如果回答这个问题,和过去会非常不一样。
在以前的时候,对于投行业务,大部人其实会说其实团队更加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即使你进入了投行工作,如果你要拿奖金,你要去必须得有项目出来,你能拿到大的bonus的话,基本上主要是看团队。
而那个时候任何一个平台里面都有好的团队和不好的团队。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投行业务,并没有现在那么卷。
还是以投行为例,其实债券可能没有投行股权卷的这么夸张,但都很卷。
在以前为什么是可以没有那么卷呢,在我入行的年代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百花齐放,只要你去做投行的你有可能都很牛。
在当时也远没有三中一华的叫法,虽然中金中信这种大券商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你在里面做的很好的团队,都会想要出来自己去小平台去变现。
虽然可能基础薪酬比不上大券商,他的激励非常高,那个时候有可能你做几个项目出来,甚至都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那会儿,越是大的平台,包括中金中信都是大锅饭的一个形式,也就是所有人的收入和奖金主要还是按资历来,同职级的差距会不会很大。
所以呢,当时是在投行的人,混出来,有一定能力,我都会想去小券商去能更好地变现。
就像以前教育行业内,你只要是名师,那你一定会打你个人的IP出来去创业,因为我只要收购足够多的学生,我的收入可以立马远远超过我在大平台当一个讲师的待遇。
但是后来呢,整个行业从什么时候分化呢,我觉得15-16还是之后,把整个头部的趋势在加重。
有具体很多的原因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监管的原因。
为什么说股权业务会比债券更卷,因为大家对于股这边的收费是不特别敏感的,比如说当我的这个项目,能不能上市是关乎我的身家性命,我是不在乎是花4000万、5000万甚至1个亿,我更在乎的是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一旦只要上市之后我身价就是大几十亿,所以我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倾向于找最好的券商。
甚至我会盲目地迷信,比如说中字头的券商,像中金中信、建投他们这个券商背景很硬,他们领导有行政级别,监管沟通能力更强。
那如果我这个项目真的出现一定问题,那么他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去沟通,把我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呢?那么大家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的就开始去迷信大品牌。
那为什么团队和平台现在这个时候,更多不是对立的?
大部分时候,大家应该优先选平台。
这样的情况下,小就是整个行业头部趋势加剧情况下,那么小平台做项目会越来越难。
原先在小平台的团队也很难受,虽然我们牛逼能拉业务,但只能靠团队能力终归是有限的,你的平台给你的支持很小的,品牌这玩意,要打造起来就难了。
所以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小券商的投行的好团队,开始回流到大平台,我先不是求变现我的资源,我主要是想过的容易一些,能够存活下去。
去大平台,就算拿不到惊天的奖金,但最起码我做项目不用那么心累。
所以现在至少在投行的领域,尤其是股权的领域,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个问题。大部分好的团队,陆陆续续都会去大平台,大平台里的好团队占比就是更高。
偶尔这个问题是存在,如果平台差异不是特别大,比如说你是箭头里面很差的团队跟你招商国君里面最好的团队,那我觉得还是可以倾向于国君招商里面的好的团队。
毕竟本身品牌差异不是那么大,我也有认识一些校友和师弟,在相对弱一丁点的平台最好的团队,他拿到的奖金和收入,包括出项目地情况是不弱于三中一华,升职级也很快。
但是,比如说到了这个你是箭头跟申万跟光大去比,就算是最好的团队,那我觉得大概率你选箭头会会更大概率会好一些。
04
有没有在小平台做的好的?
当然有很多。
但这个相对会比较需要运气,比如说你去这个团队很不错,至少你从收入上是不差的。
还是拿2020年为例,不管在多小的券商,20年基本上都去更大的平台了,没有跳槽的人反而是原单位做的特别好的人。
基本上年年出项目,光是为了奖金,他们都没有选择跳槽。
因为而整个2020年挖的人是谁呢,就是3-5年的人为主。这种人呢,基本上在团队里面相对可以独当一面,大平台很缺这样的人,因为一个项目至少就需要一个项目负责人,所以他很多很多项目需要这种人,所以三到五年的人他因为可能去三中一华待遇可以翻倍。
但是真正等团队长级别的左臂左右的人可能工作8-10年左右的人是很少跳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小的平台,如果能出项目,他拿到奖拿到过巨额奖金,然后如果上他去大平台的话,一方面不一定有在原先平台拿得多,
第二的话还可能会被卡职级。就像去年,很多人都觉得去中信的性价比很低,因为他项目你做多做少(累是累多了),都还是那样的奖金。
反正就是简单讲讲就是小平台可能也有一些人是做的不错的,然后性价比也很高,日子过得舒服,但是在同样一个选择的时候,在投行领域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优先选择大平台。
06
给大家的建议
像每天大量的同学,言必提三中一华,似乎进不去,其他平台都不值得考虑。实际上,客观讲,你们大部分人的背景和经历,都进不去。
很多人,也就每天看着新闻里的奖金,浮躁而不知努力。
无论什么学历背景,从行业第一的平台,和倒数第一的平台,都要认真申请。清北刚开始秋招,也是一家一家的申请。
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同时感激每一个给你机会面试的机会,也能理解有些机构的招聘要求比较高。我会在我能够拿到的平台选择相对更好的。不会去问xx机构值不值得去。核心岗位,能入行,都值得去。
大家抱有的决心,就是无论一定入行,入行了,你就是圈内人,否则你什么都不是。
像前面也讲了,所有的机构社招,都是往下一平台去招人。现在这年头,头部趋势下,最后中小平台会成为大平台的“培养基地”。
你真的只要已经入行了,实际上你已经一只脚在大平台了。中小平台没办法挖到太成熟太优秀的人,所以才会不断地招人通过培训的方式自己培养人才。
所以如果你进不去,那我觉得你从小平台做起是唯一的办法。而且很多人像我以前就是很多同事,他可能小平台项目经历特别好,最后跳去三中一华之后,他的职级其实也没掉多少,其实跟直接在头部做的人没有什么很大区别。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文章编辑:小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