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曲线救国入投行
金融行业是传说中的高收入行业,金领行业。
经常会有人问道:我没有之前没有进入到金融行业现在还能转吗?
金融行业有哪些跳板行业?
当越来越多的人说想要转行进入金融行业的时候,我觉得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什么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我之前认识这么一位朋友,985专业硕士出身,GPA前5%,找工作的时候想进入投行,却好几次都没成功,我也是非常惋惜,明明一副王炸的牌,却被自己打烂了。
可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是他们不够努力?!
是他们运气不好?!
是这个竞争太残酷?!
我觉得都不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他——“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礼记》中有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要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
对于你的职场,这可以说是超越一切的重要。
我们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所谓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只要有时间,好好规划,就一定很有机会拿到很好的offer。
即使你学历背景很差,过去对行业一无所知,只要你规划定的早,然后足够努力,你一定是远超你身边同学的存在。
每个人最终找工作的上下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规划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差异因何而造成?
有人的总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人提前做了未来数年的规划,并在具体的执行着。
如果当初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提前规划下自己,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呢?
二、金融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跳板行业
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过,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想要升职加薪除了要满足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抓住跳板行业。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在四大工作几年后,那么跳槽方向是什么?
四大审计的流动性比较大
如果说在四大里面工作觉得辛苦的话也可以到企业去做会计,如果能够做到经理以上的职级再向外跳的话相对职位会更高一些。
当然想去券商投行也有可能,其实主要也是看行业机会。如果入投行的话属于转行,经济下行情况下是一岗难求啊。
此外四大行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换城市、换成四大的另外一家也是比较容易的。四大自身是有比较完备的培养晋升机制,相对来讲无论是成长还是升职都不用太费心,作为小白开始不容易踩雷。
评级公司分析师可以转行投行和固收
在评级公司分析师方面基本是转行做一级投行或者二级固收里面的买房信评。
一级投行现在行业逐渐饱和,虽然头部机构抢破头,尾部待遇的话甚至可能还不如在评级公司呆着舒服,并且做投行也是转行,虽然评级公司可以算是一个小型投行,做久了之后对发债全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整体发债细节上没有经验,在投行也是很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二级方面有实力自设信评的公司目前也是比较谨慎,15年之后各大机构自设信评岗位,大批的评级公司的人跳槽基本上吧坑都占满了,之后机构再招也是倾向于已有买方经验的,单纯评级机构经验的越来越难跳出来了,此外评级机构现在也对业务划分的比较细,如果不做城投又分到一个小行业就很难受了。
评级公司基本上岗位的流动性都比较低,很少会互相挖人,换城市业绩比较困难,业务流程和分析方式很看个人。
银行也是高薪的跳板
银行做跳板的话,国企、央企、政府投融资平台、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银行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现在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待遇真的挺不错的,而且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渴望,特别是投融资相关的岗位,银行对公条线的适配性都不错。
如果说你是客户经理跳槽的话,那方向就太多了,金融同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中介)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每种公司可以详细再说,其他行业:有融资需求的公司,地产公司,上市公司,大型企业。
三、没有进到金融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能转,如果说是之前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的人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那你需要了解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大家想转行的话,可以根据自己是否有以下几点特质,如果有信心的话,可以直接转。
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
有一定人脉。找得到投资人是一个核心技能。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人脉,有能力让别人投项目,这也是个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任何行业,你想要赚钱,那就得进入核心岗位。
在目前的私募,要想不可替代,要么就是能找来好项目,要不就是能找来钱。抓住资金端,也可以让你在这一行迅速获得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
在私募的环节分析一下,募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钱人,投资的对象也至少是创业的老板,投后管理阶级是要搞好投资人以及帮助企业家,在退出阶段要寻找好的节点卖出去,也是面对的金主。所以在私募的每个环节你都要让人认为你是个专家,在内外在共同作用下才能成功的说服。
做好了不怕辛苦的准备。当别人吐槽自己还在996的时候,基金经理没说话,那些考过CPA的都是没有周末这个概念的,大半夜工作是特别基础的事情。
说真的,任何的工作都是讲究性价比的,不要觉得自己累,结果出不来,你什么都不是。
对,很残酷,没用就是淘汰。
这是个考验人性的行业。无论那些上市公司作假,海慧寺互联网金融的空间假标,任何的正规都是要成本的,灰色黑色地带永远都是有风险的,而风险的背后是人性的考验,坚持专业化是从事金融行业的自我修炼。
完善的知识体系。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间的门槛都有高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完整度参差不齐。很多的金融行业的“门外汉”,都在盯着这块“肥肉”想要融入其中,可是实际上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这就导致了上岗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迫局面。
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职场的第一竞争,肚子里有存货才会让你能够走到更好。
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的金融从业者仅仅是守住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去过日子,仅限于了解自身岗位上能用到的一点知识,对与所在行业的其他岗位却一概不知。
这对于他们本身的职业提升是很有局限性的,因此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大局观。
一个拥有完善知识体系的金融从业者,通常会比别人更具敏感度,能先一步感知到行业内发生的变化,同时更容易了解和适应职场的转变。
因此,这种人也是更容易得到提升进而升职加薪的。
之前有个朋友是公务员,他最开始是考上了某个县城的公务员,每天的生活相对稳定,但却是心有不甘,决定一年后辞职,到大城市寻找自己新的机会。
说实话,公务员这种职业除了做自己的相关工作比较在行,换到哪个领域都感觉是个问题。但是他首先给自己锁定了目标,自己一直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互联网金融。
锁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之后就开始投简历了,最后发现自己一直是石沉大海。
半年后终于是现任的老总给了一个研究机会,一个研究港股美股的小私募。工作开始也是很艰难的,自己圈子关系没有,也不是大机构,坑是一定要踩。前半年做了很多失误和不细致的研究,还好经验浅没人信你,就没有造成大的投资悲剧。同时自己兼职网管,也很勤奋,算是没有被fire。
在私募工作辛苦,每天是早9晚10点半,老板fire人也是很快,一年淘汰60%的研究员吧,大家都不容易。不过想想,其实不笨的人,每天工作到10点多,就是被fire了,这种勤奋和锻炼出来的能力也是很快能适应各类环境。
毕竟职场三十几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只要肯努力后面一直还是有机会的。
四、给大家社招跳槽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社招,顾名思义,就是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与校园招聘不一样的是,核心的招聘对象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的人”
其实很好理解,社招是招聘“熟手”,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的人“来了就能上手”,甚至在很多小公司里面非常希望有这些来自“优秀同行”的人员为公司带来新的制度和活力。
所以说你会看到很多相对早期的企业或小团队风格对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社招,希望能有“作战能力很强”的人才加入。整体提升团队战斗力。
如何判断我能否跳槽去到我想要去的岗位呢?
我觉得,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专业”和“资源”两大方面。
1.专业
专业就是直接对应“能否快速上手”这一点上,直白一点说就是“过去你都在做啥”,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跟现在所应聘的岗位相关?
所以说为什么会计师、律师有机会去跳投行,信用评级有机会跳固收?
侬,这个就叫“专业”,在资本市场的业务中,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是经常一起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相互之间的“套路”就都很熟悉。这样在相互切换工作的时候,确实可以比较更快的上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专场。
如果说你现在做的事情和之后你想转的行业完全不相关,那么你是很难说服别人你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毕竟社招的时候,“潜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不然人家为啥不直接招个应届生?
而资源这方面就比较难达到的了,简单点说就是“你平常都在跟谁打交道”,当你跳槽过去后,能够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资源。
比如金融机构中的人就比较现实,如果你能够带来业务,那么你肯定非常受欢迎。
又或者在投行也能够经常看到银行出身的领导,那基本上就是在银行的对公条线积累了比较多的资源,能够做好大客户的融资,那么,即使不用特别专业,也能够在转行之后在投行领域做得很好。
但是相比于“专业”那一方面,显然资源是更难提升的。
“专业”的切入点一般来说是“承做”,而“资源”的切入点就变成了“承揽”。
所以社招和跳槽,无非都逃不开“专业”和“资源”的论述。
总之,升职加薪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一条路走到黑,选择合适的机会,敢于跳出,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文章编辑:小黄豆
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曲线救国入投行
金融行业是传说中的高收入行业,金领行业。
经常会有人问道:我没有之前没有进入到金融行业现在还能转吗?
金融行业有哪些跳板行业?
当越来越多的人说想要转行进入金融行业的时候,我觉得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什么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我之前认识这么一位朋友,985专业硕士出身,GPA前5%,找工作的时候想进入投行,却好几次都没成功,我也是非常惋惜,明明一副王炸的牌,却被自己打烂了。
可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是他们不够努力?!
是他们运气不好?!
是这个竞争太残酷?!
我觉得都不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他——“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礼记》中有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要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
对于你的职场,这可以说是超越一切的重要。
我们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所谓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只要有时间,好好规划,就一定很有机会拿到很好的offer。
即使你学历背景很差,过去对行业一无所知,只要你规划定的早,然后足够努力,你一定是远超你身边同学的存在。
每个人最终找工作的上下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规划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差异因何而造成?
有人的总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人提前做了未来数年的规划,并在具体的执行着。
如果当初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提前规划下自己,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呢?
二、金融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跳板行业
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过,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想要升职加薪除了要满足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抓住跳板行业。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在四大工作几年后,那么跳槽方向是什么?
四大审计的流动性比较大
如果说在四大里面工作觉得辛苦的话也可以到企业去做会计,如果能够做到经理以上的职级再向外跳的话相对职位会更高一些。
当然想去券商投行也有可能,其实主要也是看行业机会。如果入投行的话属于转行,经济下行情况下是一岗难求啊。
此外四大行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换城市、换成四大的另外一家也是比较容易的。四大自身是有比较完备的培养晋升机制,相对来讲无论是成长还是升职都不用太费心,作为小白开始不容易踩雷。
评级公司分析师可以转行投行和固收
在评级公司分析师方面基本是转行做一级投行或者二级固收里面的买房信评。
一级投行现在行业逐渐饱和,虽然头部机构抢破头,尾部待遇的话甚至可能还不如在评级公司呆着舒服,并且做投行也是转行,虽然评级公司可以算是一个小型投行,做久了之后对发债全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整体发债细节上没有经验,在投行也是很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二级方面有实力自设信评的公司目前也是比较谨慎,15年之后各大机构自设信评岗位,大批的评级公司的人跳槽基本上吧坑都占满了,之后机构再招也是倾向于已有买方经验的,单纯评级机构经验的越来越难跳出来了,此外评级机构现在也对业务划分的比较细,如果不做城投又分到一个小行业就很难受了。
评级公司基本上岗位的流动性都比较低,很少会互相挖人,换城市业绩比较困难,业务流程和分析方式很看个人。
银行也是高薪的跳板
银行做跳板的话,国企、央企、政府投融资平台、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银行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现在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待遇真的挺不错的,而且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渴望,特别是投融资相关的岗位,银行对公条线的适配性都不错。
如果说你是客户经理跳槽的话,那方向就太多了,金融同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中介)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每种公司可以详细再说,其他行业:有融资需求的公司,地产公司,上市公司,大型企业。
三、没有进到金融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能转,如果说是之前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的人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那你需要了解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大家想转行的话,可以根据自己是否有以下几点特质,如果有信心的话,可以直接转。
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
有一定人脉。找得到投资人是一个核心技能。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人脉,有能力让别人投项目,这也是个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任何行业,你想要赚钱,那就得进入核心岗位。
在目前的私募,要想不可替代,要么就是能找来好项目,要不就是能找来钱。抓住资金端,也可以让你在这一行迅速获得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
在私募的环节分析一下,募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钱人,投资的对象也至少是创业的老板,投后管理阶级是要搞好投资人以及帮助企业家,在退出阶段要寻找好的节点卖出去,也是面对的金主。所以在私募的每个环节你都要让人认为你是个专家,在内外在共同作用下才能成功的说服。
做好了不怕辛苦的准备。当别人吐槽自己还在996的时候,基金经理没说话,那些考过CPA的都是没有周末这个概念的,大半夜工作是特别基础的事情。
说真的,任何的工作都是讲究性价比的,不要觉得自己累,结果出不来,你什么都不是。
对,很残酷,没用就是淘汰。
这是个考验人性的行业。无论那些上市公司作假,海慧寺互联网金融的空间假标,任何的正规都是要成本的,灰色黑色地带永远都是有风险的,而风险的背后是人性的考验,坚持专业化是从事金融行业的自我修炼。
完善的知识体系。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间的门槛都有高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完整度参差不齐。很多的金融行业的“门外汉”,都在盯着这块“肥肉”想要融入其中,可是实际上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这就导致了上岗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迫局面。
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职场的第一竞争,肚子里有存货才会让你能够走到更好。
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的金融从业者仅仅是守住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去过日子,仅限于了解自身岗位上能用到的一点知识,对与所在行业的其他岗位却一概不知。
这对于他们本身的职业提升是很有局限性的,因此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大局观。
一个拥有完善知识体系的金融从业者,通常会比别人更具敏感度,能先一步感知到行业内发生的变化,同时更容易了解和适应职场的转变。
因此,这种人也是更容易得到提升进而升职加薪的。
之前有个朋友是公务员,他最开始是考上了某个县城的公务员,每天的生活相对稳定,但却是心有不甘,决定一年后辞职,到大城市寻找自己新的机会。
说实话,公务员这种职业除了做自己的相关工作比较在行,换到哪个领域都感觉是个问题。但是他首先给自己锁定了目标,自己一直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互联网金融。
锁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之后就开始投简历了,最后发现自己一直是石沉大海。
半年后终于是现任的老总给了一个研究机会,一个研究港股美股的小私募。工作开始也是很艰难的,自己圈子关系没有,也不是大机构,坑是一定要踩。前半年做了很多失误和不细致的研究,还好经验浅没人信你,就没有造成大的投资悲剧。同时自己兼职网管,也很勤奋,算是没有被fire。
在私募工作辛苦,每天是早9晚10点半,老板fire人也是很快,一年淘汰60%的研究员吧,大家都不容易。不过想想,其实不笨的人,每天工作到10点多,就是被fire了,这种勤奋和锻炼出来的能力也是很快能适应各类环境。
毕竟职场三十几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只要肯努力后面一直还是有机会的。
四、给大家社招跳槽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社招,顾名思义,就是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与校园招聘不一样的是,核心的招聘对象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的人”
其实很好理解,社招是招聘“熟手”,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的人“来了就能上手”,甚至在很多小公司里面非常希望有这些来自“优秀同行”的人员为公司带来新的制度和活力。
所以说你会看到很多相对早期的企业或小团队风格对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社招,希望能有“作战能力很强”的人才加入。整体提升团队战斗力。
如何判断我能否跳槽去到我想要去的岗位呢?
我觉得,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专业”和“资源”两大方面。
1.专业
专业就是直接对应“能否快速上手”这一点上,直白一点说就是“过去你都在做啥”,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跟现在所应聘的岗位相关?
所以说为什么会计师、律师有机会去跳投行,信用评级有机会跳固收?
侬,这个就叫“专业”,在资本市场的业务中,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是经常一起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相互之间的“套路”就都很熟悉。这样在相互切换工作的时候,确实可以比较更快的上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专场。
如果说你现在做的事情和之后你想转的行业完全不相关,那么你是很难说服别人你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毕竟社招的时候,“潜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不然人家为啥不直接招个应届生?
而资源这方面就比较难达到的了,简单点说就是“你平常都在跟谁打交道”,当你跳槽过去后,能够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资源。
比如金融机构中的人就比较现实,如果你能够带来业务,那么你肯定非常受欢迎。
又或者在投行也能够经常看到银行出身的领导,那基本上就是在银行的对公条线积累了比较多的资源,能够做好大客户的融资,那么,即使不用特别专业,也能够在转行之后在投行领域做得很好。
但是相比于“专业”那一方面,显然资源是更难提升的。
“专业”的切入点一般来说是“承做”,而“资源”的切入点就变成了“承揽”。
所以社招和跳槽,无非都逃不开“专业”和“资源”的论述。
总之,升职加薪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一条路走到黑,选择合适的机会,敢于跳出,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文章编辑:小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