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01
当职场“菜鸟”遇上资深带教导师,当初出茅庐的斗志碰上略显残酷的现实,总会给人一种“职场真实”的观感。
自从《令人心动的Offer》成为现象级综艺,各大电视台似乎发现了收视率的“财富密码”——求职类综艺。
由江苏卫视出品,陈卓璇、马东、任嘉伦领衔主持的职场类综艺《闪闪发光的你》,也因为一次又一次抛出的争议性问题,登上热搜。
很多同学甚至已经有工作的人都在这个节目中看到了自己。
这档综艺节目揭秘金融人的工作日常,当实习生们开始卸下光环、从零开始,会有哪些精彩看点?
在第一期《闪闪发光的你》 节目中,由于时间紧难度高,所有实习生都没有按时提交导师布置的工作任务。
目前,节目已进入到如火如荼的“竞合”环节,在第四期节目中,“闪光九子”被分为两人一组出任务,面对客户需求,初次实战的他们,有人循序渐进,有人逆风翻盘,也有人陷于压力等待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有人认为,职场新人往往对业务不够熟悉,同时容易有害怕出错、追求完美的心态,从而耽误了自己乃至领导的工作进度。
也有人认为,不够完美的工作成果是缺乏专业度的体现。
强强比拼拉开帷幕,对于这些金融高材生们来说,这是一场针对未来的、迅速拿出方案的突破、突围、突击之战。
1/其实综艺里的“优秀”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优秀”
知乎上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这个问题下面也有很多金融行业的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这里我也可以说一说,比如四个导师中其中一位比较护着留学背景的女士,拜托这是2021年的中国了,你逮着个ABC就稀罕的不得了,不知道是想显示自己的英语水平呢还是与众不同的留洋背景呢?大可不必,连WACC和FCF都答不出来的人,有没有一点诚意?面投行你起码投行四百问得烂熟于心吧?
比如,投行本质就是个服务提供者,重要的是拿着这么高的工资要有职业道德和素养,客户就是无条件的爸爸。做投行的人,哪有“我”的存在?不过也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把实际工作拍出来,都不说合规性的问题了,那真的无聊到没人愿意看的。
真正的金融人才又是什么样的呢?
除了光鲜亮丽的学历意外,可以说金融人最有底气的就是全面素质发展,他们可能转行做别的或者学习一个新的东西都会比别人要轻松一点。他们对各行各业会有深入研究和认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以及个人的做事态度和规范度都是可以预见很优秀的。
所以如果你真觉得综艺里面的他们比你优秀很多,那其实大可不必,谦虚是优秀的品质,但也千万不能妄自菲薄。
综艺里面的他们也是被包装过的,而真正拥有过硬实力的人是不需要包装的,已经在行业内深耕多年。
从这些金融行业人士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不管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或者刚名校毕业的同学,他们都不是神。
所以如果金融行业需要人才,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2/就算优秀也需要成长,你我都一样
再有一期节目中实习生伊木兰·沙塔尔“人后落泪、人前微笑”的一幕,让“闪光投资团”的李好和呼兰心疼到瞬间泪目。
我相信他的经历绝对是所有打工人的缩影。
在跨境会议纪要考核中,伊木兰因为自身表现不佳,在走廊角落里哭了出来,但是很快,扭过头来的他,给了大家一张灿烂的笑脸。
“重点不在于哭不哭,而在于哭了之后还能不能再笑起来”,“闪光投资团”希望用这段插曲勉励更多年轻人:感觉疼的时候,你在成长。
作为观众视角的代入者,“闪光投资团”在节目中分享了许多感同身受的经历。任嘉伦提到自己也曾非常懵懂,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领导、一批好同事;
陈卓璇用“小心翼翼”道出了许多新人进入职场的状态:“那时候我的努力都是静悄悄的,但我觉得还是要勇敢一些,让大家看到我的闪光点” 。
节目播出后,衍生出许多职场话题,#陈卓璇 职场佛系并不是件好事# #任嘉伦 学历不是唯一出路# #面试时应该暴露自己的野心吗# #追求完美和按时交差哪个重要# #工作中被领导骂哭丢人吗#
看来国内的大学是时候该注重一下求职教育的问题了,毕竟全国还是有很多活在底层却又很优秀的孩子,他们仅仅只需要一个指引就能发光发热。
3/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想脱颖而出,内卷太严重?
这档综艺光看学历背景,不是海外名校就是清北复交,简直就是“神仙阵容”。
而这30位同学还要再通过四大象限考核、导师4V1压力面试去争取能够在华泰证券实习的9个名额,入围的9位同学将进入实习阶段,争取最终仅有的3个入职offer。
好家伙,这任谁不说一句:太“卷”了。
金融内卷的重要现像,就是行业萎缩,人员挣扎。
在萎缩的情况时,金融机构和金融人士为生存,陷入无序竞争。在争夺业务机会的过程,大量的时间精力被耗费在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等活动方面,而这些活动本身是没有为客户或社会带来价值的。
金融竞争是激烈,是内卷。
但真的还没有到所谓的无可救药。
普通211本科+top985硕士,进三中一华的不多,可是也不见得是极少的。
因为途径不是只有校招一天,许多的新同事大多都是实习留用,只是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坚持。
2019年某top5券商和某top15券商,除开vip玩票走过场,投行实习留用比例大概是25%,45%,实习纬度留用考核,学历背景和证书占比不会超过20%,主要是能力、态度和性格
另外,很多人一选投行高大上,二选研究有牌面,说白了还是为了钱程和前景。
但其实真正要把这类工作做好,还是更看契合度和兴趣。
投行承做基本都是真·打工人,最开始搞研究也是同上,反而收入全靠天意和大佬罩,这方面其他的业务岗位赚钱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并且后期职业发展不会亚于前两个选择。比如卖方销交,网金(有些也叫财富管理);买方渠道/市场,在金融业,不缺聪明人,只缺有心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
再接着说坑位的问题,投行的坑位前几年也许不会太多,但是这几年,肯定不会少(全面注册制和越来越快的上市退市速度,保代更看从业经验而不是证书)。
相反作为很多名校学生第二选择的研究所,尤其是知名的和特色研究所们对于应届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可以说是内卷,但我更愿意用另一种说法,为了企业和公司未来更好的竞争力。金融是一个讲究效率和收益的行业。
4/内卷=金融不欢迎本科生?
《闪闪发光的你》中,有一个叫伊木兰·沙塔尔的实习生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是30位实习生中,唯一一个本科生,来自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至于为什么不读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庭贫困,弟弟妹妹要读书,交不起金融专硕最低10万的学费。
“没有读研,有没有遗憾呢?”面试官问他。
他是这样回答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觉得我要选择的是怎么样在未来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继续走好我的人生路”。
也许这个接近满分的回答,在节目中为他赢得面试官和观众的共情,进而敲开证券公司的大门。
但本科学历,真的能够顺利进入金融行业吗?
回到观察室,身经百战的观察员这样说的:
“读研,在金融行业,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你进入一个高度结构化的行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有些残酷,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现实并不代表你不能根据现实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金融小伙伴后台以及最近金融小伙伴出的2020年金融求职报告中有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并不是本科就一定毫无希望。
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金融行业除了看你学历,还会看你的实习经历。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清华的但是没有任何实习经验,那么想进金融头部机构还是很有困难的,而如果你有大量相关实习万群是可以弥补你的学历差。
所以这档综艺并不是所有都可以当真的。
很多人一听投行,就觉得是“高大上”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投行即投资银行,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简而言之,投行就是帮助企业融资并为其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资银行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证券发行与承销交易、企业重组与兼并收购、发行债券与杠杆融资等等,都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
总而言之,过去的投行是以产品型导向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针对客户的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发展,为企业提供包括IPO、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以及并购中所产生的配套资金需求等全方位综合性投行服务。
01
当职场“菜鸟”遇上资深带教导师,当初出茅庐的斗志碰上略显残酷的现实,总会给人一种“职场真实”的观感。
自从《令人心动的Offer》成为现象级综艺,各大电视台似乎发现了收视率的“财富密码”——求职类综艺。
由江苏卫视出品,陈卓璇、马东、任嘉伦领衔主持的职场类综艺《闪闪发光的你》,也因为一次又一次抛出的争议性问题,登上热搜。
很多同学甚至已经有工作的人都在这个节目中看到了自己。
这档综艺节目揭秘金融人的工作日常,当实习生们开始卸下光环、从零开始,会有哪些精彩看点?
在第一期《闪闪发光的你》 节目中,由于时间紧难度高,所有实习生都没有按时提交导师布置的工作任务。
目前,节目已进入到如火如荼的“竞合”环节,在第四期节目中,“闪光九子”被分为两人一组出任务,面对客户需求,初次实战的他们,有人循序渐进,有人逆风翻盘,也有人陷于压力等待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有人认为,职场新人往往对业务不够熟悉,同时容易有害怕出错、追求完美的心态,从而耽误了自己乃至领导的工作进度。
也有人认为,不够完美的工作成果是缺乏专业度的体现。
强强比拼拉开帷幕,对于这些金融高材生们来说,这是一场针对未来的、迅速拿出方案的突破、突围、突击之战。
1/其实综艺里的“优秀”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优秀”
知乎上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这个问题下面也有很多金融行业的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这里我也可以说一说,比如四个导师中其中一位比较护着留学背景的女士,拜托这是2021年的中国了,你逮着个ABC就稀罕的不得了,不知道是想显示自己的英语水平呢还是与众不同的留洋背景呢?大可不必,连WACC和FCF都答不出来的人,有没有一点诚意?面投行你起码投行四百问得烂熟于心吧?
比如,投行本质就是个服务提供者,重要的是拿着这么高的工资要有职业道德和素养,客户就是无条件的爸爸。做投行的人,哪有“我”的存在?不过也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把实际工作拍出来,都不说合规性的问题了,那真的无聊到没人愿意看的。
真正的金融人才又是什么样的呢?
除了光鲜亮丽的学历意外,可以说金融人最有底气的就是全面素质发展,他们可能转行做别的或者学习一个新的东西都会比别人要轻松一点。他们对各行各业会有深入研究和认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以及个人的做事态度和规范度都是可以预见很优秀的。
所以如果你真觉得综艺里面的他们比你优秀很多,那其实大可不必,谦虚是优秀的品质,但也千万不能妄自菲薄。
综艺里面的他们也是被包装过的,而真正拥有过硬实力的人是不需要包装的,已经在行业内深耕多年。
从这些金融行业人士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不管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或者刚名校毕业的同学,他们都不是神。
所以如果金融行业需要人才,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2/就算优秀也需要成长,你我都一样
再有一期节目中实习生伊木兰·沙塔尔“人后落泪、人前微笑”的一幕,让“闪光投资团”的李好和呼兰心疼到瞬间泪目。
我相信他的经历绝对是所有打工人的缩影。
在跨境会议纪要考核中,伊木兰因为自身表现不佳,在走廊角落里哭了出来,但是很快,扭过头来的他,给了大家一张灿烂的笑脸。
“重点不在于哭不哭,而在于哭了之后还能不能再笑起来”,“闪光投资团”希望用这段插曲勉励更多年轻人:感觉疼的时候,你在成长。
作为观众视角的代入者,“闪光投资团”在节目中分享了许多感同身受的经历。任嘉伦提到自己也曾非常懵懂,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领导、一批好同事;
陈卓璇用“小心翼翼”道出了许多新人进入职场的状态:“那时候我的努力都是静悄悄的,但我觉得还是要勇敢一些,让大家看到我的闪光点” 。
节目播出后,衍生出许多职场话题,#陈卓璇 职场佛系并不是件好事# #任嘉伦 学历不是唯一出路# #面试时应该暴露自己的野心吗# #追求完美和按时交差哪个重要# #工作中被领导骂哭丢人吗#
看来国内的大学是时候该注重一下求职教育的问题了,毕竟全国还是有很多活在底层却又很优秀的孩子,他们仅仅只需要一个指引就能发光发热。
3/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想脱颖而出,内卷太严重?
这档综艺光看学历背景,不是海外名校就是清北复交,简直就是“神仙阵容”。
而这30位同学还要再通过四大象限考核、导师4V1压力面试去争取能够在华泰证券实习的9个名额,入围的9位同学将进入实习阶段,争取最终仅有的3个入职offer。
好家伙,这任谁不说一句:太“卷”了。
金融内卷的重要现像,就是行业萎缩,人员挣扎。
在萎缩的情况时,金融机构和金融人士为生存,陷入无序竞争。在争夺业务机会的过程,大量的时间精力被耗费在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等活动方面,而这些活动本身是没有为客户或社会带来价值的。
金融竞争是激烈,是内卷。
但真的还没有到所谓的无可救药。
普通211本科+top985硕士,进三中一华的不多,可是也不见得是极少的。
因为途径不是只有校招一天,许多的新同事大多都是实习留用,只是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坚持。
2019年某top5券商和某top15券商,除开vip玩票走过场,投行实习留用比例大概是25%,45%,实习纬度留用考核,学历背景和证书占比不会超过20%,主要是能力、态度和性格
另外,很多人一选投行高大上,二选研究有牌面,说白了还是为了钱程和前景。
但其实真正要把这类工作做好,还是更看契合度和兴趣。
投行承做基本都是真·打工人,最开始搞研究也是同上,反而收入全靠天意和大佬罩,这方面其他的业务岗位赚钱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并且后期职业发展不会亚于前两个选择。比如卖方销交,网金(有些也叫财富管理);买方渠道/市场,在金融业,不缺聪明人,只缺有心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
再接着说坑位的问题,投行的坑位前几年也许不会太多,但是这几年,肯定不会少(全面注册制和越来越快的上市退市速度,保代更看从业经验而不是证书)。
相反作为很多名校学生第二选择的研究所,尤其是知名的和特色研究所们对于应届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可以说是内卷,但我更愿意用另一种说法,为了企业和公司未来更好的竞争力。金融是一个讲究效率和收益的行业。
4/内卷=金融不欢迎本科生?
《闪闪发光的你》中,有一个叫伊木兰·沙塔尔的实习生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是30位实习生中,唯一一个本科生,来自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至于为什么不读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庭贫困,弟弟妹妹要读书,交不起金融专硕最低10万的学费。
“没有读研,有没有遗憾呢?”面试官问他。
他是这样回答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觉得我要选择的是怎么样在未来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继续走好我的人生路”。
也许这个接近满分的回答,在节目中为他赢得面试官和观众的共情,进而敲开证券公司的大门。
但本科学历,真的能够顺利进入金融行业吗?
回到观察室,身经百战的观察员这样说的:
“读研,在金融行业,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你进入一个高度结构化的行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有些残酷,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现实并不代表你不能根据现实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金融小伙伴后台以及最近金融小伙伴出的2020年金融求职报告中有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并不是本科就一定毫无希望。
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金融行业除了看你学历,还会看你的实习经历。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清华的但是没有任何实习经验,那么想进金融头部机构还是很有困难的,而如果你有大量相关实习万群是可以弥补你的学历差。
所以这档综艺并不是所有都可以当真的。